此时怜把袂,翻畏棹歌声。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湘水吟

此时怜把袂,翻畏棹歌声。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群玉

身在三湘四水间,

行吟年复又一年。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笺。

岸阔樯稀波渺渺,

日斜风定水潺潺。

此时怜把袂,翻畏棹歌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唐代诗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唐代著名诗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陵石门山,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抒发个人情感,李群玉的诗才横溢,被誉为“诗国长城”,与杜牧、李商隐等人齐名。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我用凌云之笔抒发高雅的情怀,醉意中折下五色笺来书写诗篇,岸边宽阔,船只稀少,水面波光粼粼;日已西斜,风平浪静,水声潺潺,就在此刻,我怜爱地握着离别的衣袖,却反而害怕听到那船桨拨水的歌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三湘四水间行吟的生活状态,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前两句点明身份和行吟的地点,中间两句通过“雅意凌云笔”和“醉折奇花五色笺”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创作状态,后两句则通过“怜把袂”和“畏棹歌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留恋和畏惧。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离别的复杂情感,前两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行吟的地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中间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水边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怜把袂”和“畏棹歌声”两个细节,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留恋和畏惧,使全诗情感更加饱满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群玉在游历三湘四水期间创作的,他身处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和人生的悲欢离合,在长期的行吟生活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情感体验,这首诗正是他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所激发出来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群玉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