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四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缅世事久,劳役欲何辞?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且遂还家乐,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语君无一可,只是学归耕。
(注:“语君无一可,只是学归耕”并非直接出自陶渊明的任何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中,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归园田居》系列的意境中,作为对归隐田园、学习农耕生活的总结与强调。)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针对融入的“语君无一可,只是学归耕”部分)
告诉你没有什么比得上,只是学习回归田园耕作。
释义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推崇,认为在纷扰的世俗之外,学习农耕、享受自然才是人生的真谛。
赏析
“语君无一可,只是学归耕”虽非陶渊明原句,但融入其《归园田居》系列作品中,却十分贴切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陶渊明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这句话作为总结,强调了归隐田园、学习农耕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系列诗作创作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当时,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陶渊明深感自己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理想,于是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语君无一可,只是学归耕”这样的表达,既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肯定,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