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削峥嵘迹,谁探黯淡名。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隐逸

渐削峥嵘迹,谁探黯淡名。上一句是什么?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渐削峥嵘迹,谁探黯淡名。

烟霞藏野径,风雨蔽闲庭。

鹤去空遗垒,云深不见楹。

惟应山色里,长与世人情。

作者简介

李中,生卒年不详,唐代晚期诗人,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升元中,以文章及第,曾官淦阳宰、水部郎中,他的诗作多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

译文

逐渐削平了那些显赫的痕迹,又有谁去探寻那些黯淡无光的名声呢?烟霞笼罩着荒野的小径,风雨遮蔽了闲适的庭院,仙鹤飞去只留下空空的巢穴,云雾深重看不见屋宇的柱子,只有在这山色之中,才能长久地保持与世俗人情的距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淡泊、追求心灵自由的态度,首联“渐削峥嵘迹,谁探黯淡名”直接点出主题,即诗人逐渐远离了世俗的显赫与名声,而“谁探黯淡名”则暗示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孤独与不被理解,颔联和颈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清幽与孤寂,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坚守与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隐逸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名利与自由的深刻认识,诗中“渐削峥嵘迹”与“谁探黯淡名”的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也暗示了隐逸生活的孤独与不易,而“烟霞藏野径,风雨蔽闲庭”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则营造了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生活的特点,尾联“惟应山色里,长与世人情”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坚守与满足,以及对世俗人情的超脱与淡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疏离感日益增强,李中作为一位有着深刻社会洞察力的诗人,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自由,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普遍存在的隐逸思想和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心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