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桃源归路
朝代:唐代
作者:李群玉
桃源归路咫尺迷,醉眼疑在扶桑西。
流水悠悠碧云暮,落花寂寂春风啼。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才华横溢,尤善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李群玉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生平事迹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多,仅能从其诗作中略窥一二。
译文
桃源的归路近在眼前却难以寻觅,醉眼朦胧中仿佛置身于遥远的扶桑之西,流水悠悠,碧云渐暗,暮色降临;落花无声,春风中传来阵阵鸟啼。
释义
桃源归路咫尺迷:形容桃源的归路虽然看似很近,但实际上却难以找到,寓意着理想中的避世桃源难以触及。
醉眼疑在扶桑西:醉眼朦胧中,诗人仿佛置身于遥远的扶桑之西,扶桑通常指东方日出之地,这里用以形容梦境般的遥远与迷离。
流水悠悠碧云暮:流水缓缓流淌,碧云渐渐暗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日暮的降临。
落花寂寂春风啼:落花无声地飘落,春风中传来鸟儿的啼鸣,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桃源归路”为题,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寻,诗中通过“咫尺迷”、“醉眼疑”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桃源归路的迷茫与困惑,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梦幻感,流水、碧云、落花、春风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群玉在游历四方、广交文友的过程中,可能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与变迁,他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寻,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哀愁,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常借诗歌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这也为李群玉创作这首诗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