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行
唐·杜牧
舟行水气空,露白晨星小。
岸迥人稀行,霜浓月欲晓。
烟波澹无际,渔火明沙岛。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出众,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个人的抱负与感慨。
译文:
船只在清晨的水面上行驶,水面上弥漫着空蒙的水汽,露水洁白,早晨的星星显得细小而遥远,岸边遥远,行人稀少,我在这样的清晨中前行,霜气浓重,月亮即将隐去,天快要亮了,烟波浩渺,无边无际,渔火在沙洲上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我究竟要走到哪里才是归途呢?只见长亭连着短亭,路途遥远无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乘舟早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展现了旅途的孤寂与漫长,诗中“舟行水气空”描绘了清晨水面的空蒙景象,“露白晨星小”则点出了时间的早与环境的清冷,后文通过“岸迥人稀行”、“霜浓月欲晓”等句,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冷清与孤独,最后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迷茫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诗中的自然景象如“水气空”、“露白”、“晨星小”等,都富有清晨特有的清冷与静谧,与诗人内心的孤寂相呼应。“岸迥人稀行”、“霜浓月欲晓”等句,又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冷清与漫长,最后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渴望与迷茫,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味与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旅途中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正身处异乡,清晨乘舟早行,面对茫茫水路与无尽的长亭,心中充满了孤独与迷茫,这首诗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旅途艰辛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