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晨行
唐·王维
砚拂秋岚湿,衣沾晓露凉。
林深人迹少,山静鸟声长。
远望孤云起,闲吟万木霜。
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乡。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中。)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砚台被秋日山间的雾气打湿,衣裳沾上了清晨的露水,感觉凉爽,树林深处人迹罕至,山中寂静,只有鸟儿的叫声悠长,远远望见一朵孤云升起,悠闲地吟诵着万木经霜的景象,这里有着真正的意趣,何必还要问归乡的路在何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清晨山林间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砚台被秋岚打湿、衣裳沾露等细节生动地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通过“林深人迹少,山静鸟声长”等句,进一步强调了山林的幽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以“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乡”作结,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清晨的山林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砚拂秋岚湿,衣沾晓露凉”等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还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诗人通过“林深人迹少,山静鸟声长”等句,进一步强调了山林的幽静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诗人以“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乡”作结,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使得整首诗更加意味深长。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维晚年隐居山林期间,王维晚年仕途不顺,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于是选择隐居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深入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诗意和画意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隐居生活中所找到的真正的意趣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