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陵道中
唐·李端
南陵相去五舍近,马蹄车辙常相仍。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棱。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荆。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端(约743年-782年),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在东都洛阳求取功名未中,后游齐、赵一带,晚年任秘书省校书郎等小官,他的诗歌多写闺情,辞藻华美,音律谐婉,但内容较为贫乏。
作者简介
李端生于唐代宗广德元年,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文,早年曾隐居嵩山,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等人交游唱和,号为“大历十才子”,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转动人著称,尤其擅长描绘闺情和山水田园风光,虽然仕途不顺,但他在文学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译文
南陵距离此地不过五舍之遥(一舍为三十里),马蹄声和车轮印常常在这里交织,夕阳洒在江边的沙滩上,潮水退去后,渔船停靠在岸边,一对白鸟在水边站立,见到人来惊起,飞入芦苇丛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陵道中的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画面,首句点明地点和距离,次句以马蹄车辙的频繁往来暗示此地的繁忙,后两句则通过夕阳、沙滩、潮水、渔船和白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荒凉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南陵道中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夕阳、沙滩、潮水、渔船和白鸟等自然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画面,诗人还通过马蹄车辙的频繁往来,暗示了此地的繁忙和人们的忙碌生活,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端游历齐、赵一带期间,南陵作为他游历途中的一个地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描绘南陵道中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李端的《南陵道中》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南陵道中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