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舞
唐·张祜
丝竹凝风腰鼓急,釭花荡影舞衫多。
倾城人看长竿捷,女伴相夸斗草窠。
月上柳梢头欲暮,灯前花下影婆娑。
欢娱未尽尊前别,明日应愁鬓欲皤。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漫游各地,并一度隐居润州鹤林寺,他性格孤傲,不肯趋炎附势,因而仕途不顺,一生未得显达,张祜的诗风清新明快,尤其擅长宫词,与杜牧齐名,有“张杜”之称,他的作品在晚唐颇有影响,但传世之作不多。
译文
丝竹乐声悠扬,似乎连风都为之凝滞,腰鼓声急促有力;灯烛的光影摇曳,映照出舞者们轻盈多姿的身影,舞衫随风飘动,全城的人都来观看长竿技艺的高超表演,女伴们相互夸赞,在斗草游戏中争胜,月亮爬上了柳梢头,天色将晚,灯前花下的影子随风婆娑起舞,欢乐的时光还未尽兴,便在酒筵前分别,明日醒来,恐怕会因离别而愁得鬓发斑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一场热闹的舞蹈表演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丝竹乐声、腰鼓声、灯烛光影、舞者身姿以及观众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后愁绪的预感。
赏析
首联“丝竹凝风腰鼓急,釭花荡影舞衫多”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舞蹈表演的氛围,丝竹乐声悠扬,腰鼓声急促,灯烛光影摇曳,舞者们身姿轻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颔联“倾城人看长竿捷,女伴相夸斗草窠”进一步描绘了观众的热情和女伴们的活泼可爱,颈联“月上柳梢头欲暮,灯前花下影婆娑”以自然景物和灯光映衬出舞蹈的优美,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尾联“欢娱未尽尊前别,明日应愁鬓欲皤”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愁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祜游历各地、观赏民间舞蹈表演时,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民间舞蹈表演盛行,张祜作为一位热爱生活的诗人,自然会被这种热闹的场景所吸引,从而创作出这首描绘舞蹈表演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诗人也借舞蹈表演这一题材,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