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窠臼是指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能突破传统观念或习惯思维的束缚,创造出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常用于形容文学、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创新精神和独特风格。
1、不落窠臼的释义:
不落窠臼意指不落入俗套,不按照常规或传统的模式、框架去做事或创作,具有创新和独特的特点,它强调了在思考、行动或艺术创作中避免陈规陋习,追求新颖和独特。
2、不落窠臼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明代胡应麟的《诗薮·内篇》卷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原意是指初学者在学习诗歌时应从基础入门,但不应局限于狭隘或陈旧的风格或模式。
3、不落窠臼的例句:
他的作品总是充满新意,不落窠臼,每次都能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4、不落窠臼的分解解释:
- “不落”表示不陷入、不落入;
- “窠臼”原指旧时的鸟巢或模具,引申为固定的模式、陈规陋习或传统框架。
5、不落窠臼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创作、思考或行动上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可以用作谓语、定语,修饰人或事物。
6、不落窠臼的示例:
在艺术创作领域,许多艺术家通过不落窠臼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现代画家在绘画中运用抽象、立体等技法,使作品呈现出与传统绘画截然不同的风格。
7、不落窠臼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等,都表示具有独特风格和创新能力。
- 反义词:千篇一律、如出一辙、墨守成规等,都表示缺乏创新,拘泥于传统或陈规。
“不落窠臼”是一个强调创新和独特性的成语,它鼓励人们在思考、行动或艺术创作中勇于突破传统框架,追求新颖和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