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笋呕哑山径迷,秋风著我下南溪。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舆笋呕哑山径迷,秋风著我下南溪。的意思及出处

题南溪秋景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舆笋呕哑山径迷,秋风著我下南溪。

寒烟淡淡水萦带,落木萧萧风满堤。

野寺人来僧未起,村家犬吠客初归。

幽怀欲共谁人语,独立斜阳数过飞。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亚愚,号东海樵者,有诗集《江东樵唱》,他一生云游四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诗作多描绘旅途所见所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

译文

竹轿发出呕哑的声响,在山间小路上迷失了方向,秋风引领我走向南溪,寒烟淡淡,溪水萦绕,落叶萧萧,风声满堤,野寺中人来人往,僧人却还未起床,村中犬吠声声,有客人刚刚归来,我心中满怀幽情,却想与谁倾诉呢?只能独自站在斜阳下,数着飞过的鸟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溪秋日的所见所感,首联写诗人乘坐竹轿在山间迷路,秋风指引他来到南溪,颔联描绘南溪秋日的景色,寒烟、溪水、落叶、风声,构成了一幅萧瑟的秋日画卷,颈联写野寺与村庄的宁静生活,僧人未起,犬吠客归,充满了生活气息,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他满怀幽情却无人倾诉,只能独自面对斜阳和飞鸟。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南溪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林的萧瑟与宁静,诗人运用“舆笋呕哑”、“秋风著我”等生动的意象,将自己在山间的迷路和秋风的引领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寒烟淡淡”、“落木萧萧”等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秋日特有的凄凉与萧瑟氛围,在颈联中,诗人通过“野寺人来僧未起”、“村家犬吠客初归”等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在尾联中,诗人却笔锋一转,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深沉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释绍嵩在云游四方时,途径南溪所作,当时正值秋日,诗人被南溪秋日的景色所吸引,便驻足观赏并创作了这首诗,在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南溪秋日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释绍嵩作为诗人的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还体现了他作为僧人的禅意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