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彩衣称寿觞,下堂绣口喧雪窗。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寿星明·寿韩宰

上堂彩衣称寿觞,下堂绣口喧雪窗。的意思及出处

宋·吴泳

上堂彩衣称寿觞,下堂绣口喧雪窗。

天风吹老碧桃树,日月光临丹桂房。

海内文章推贺监,人间甲子问庚桑。

只今剩有安期枣,岁岁春前奉一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吴泳(约公元1200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府人(今四川三台县),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吴泳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擅长书法,对理学也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广泛,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教育领域,他也颇有建树,曾主持书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译文

上堂时,穿着彩衣的人们举杯祝寿,下堂后,绣口(形容口才出众)的人们在窗前热烈地讨论学问,天风吹老了碧桃树,日月光辉照耀着丹桂房,海内的文章都推崇贺监(贺知章)的才华,人间的年龄都询问庚桑(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的甲子,现在只剩下安期枣(传说中的仙果)了,每年春天前都要奉上一筐。

释义

这首诗是吴泳为祝贺某韩姓宰官(可能是地方官员)的寿辰所作,诗中通过描绘寿宴的热闹场景和人们对寿星的敬仰,以及对寿星才华和长寿的赞美,表达了对寿星的深深祝福,也借用了贺知章、庚桑等历史人物和传说中的仙果安期枣,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首联通过“上堂”与“下堂”的对比,展现了寿宴的热闹和学问的探讨,既体现了寿星的尊贵地位,又突出了其学识渊博,颔联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暗喻了寿星的长寿和品德高尚,颈联则借用了历史人物和传说,进一步赞美了寿星的才华和长寿,尾联则以安期枣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寿星的深深祝福和美好愿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吴泳与韩宰之间的友谊或交往有关,在南宋时期,文人之间的交往和应酬非常频繁,寿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常用于祝贺他人的寿辰,吴泳可能是在韩宰的寿辰之际,为了表达对其的敬意和祝福,而创作了这首《寿星明·寿韩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吴泳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