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何足贵,所愿致君安。的解释

诗词原文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功名何足贵,所愿致君安。的解释

唐·徐坚

荒憬尽怀忠,梯航万国通。

九畴勤政术,七德耀武功。

文藻思飞凤,威容若卧龙。

今宵剑戟动,昔岁羽书空。

北狄干天眷,西戎背圣恩。

皇威正赫怒,戎虏自崩奔。

海内今无事,朝端独有言。

功名何足贵,所愿致君安。

作者及朝代

作者:徐坚(约660年-727年),唐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元固,浙江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曾任太子文学、集贤院学士等职,参与修撰《初学记》、《六典》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徐坚是唐代著名的学者和官员,以博学多才著称,他在文学、史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曾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的编纂工作,在政治上,他也表现出色,曾任要职,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在这广袤的边疆,各族人民都心怀忠诚,远方的国家通过梯航前来朝贡。

你(张说)勤勉地运用九畴的治国方略,以七德彰显武功的辉煌。

你的文采飞扬如飞凤,威严的容颜如同卧着的龙。

今夜剑戟出鞘,昔日的战书已成空文。

北方的狄人冒犯天子的恩宠,西方的戎人背叛了圣上的恩德。

皇上的威严正盛怒,戎虏自然崩溃逃亡。

如今海内太平无事,朝廷中只有你的声音最为响亮。

功名富贵又算得了什么,我所愿的只是能让君王安宁。

释义

这首诗是徐坚奉和唐玄宗送张说巡边的作品,诗中赞美了张说的文治武功和忠诚,以及他巡边所带来的边疆安宁,也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最重要的是能让君王和国家安宁。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飞凤”、“卧龙”等,形象地描绘了张说的文采和威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张说巡边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在主题上,诗人强调了忠诚和安宁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国家和平稳定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玄宗时期,张说被任命为巡边使,负责镇守边疆,徐坚作为朝廷官员,为了表达对张说的敬意和祝福,创作了这首诗,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但边疆地区仍不时受到外族的侵扰,张说的巡边任务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徐坚通过这首诗,既赞美了张说的才能和忠诚,也表达了对国家和平的期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