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从军行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孤军势逾险,百战阵仍完。
旌旗日暮卷秋风,惆怅西归马首东。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孤军势逾险,百战阵仍完”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我进行了适当的创意性编排,将其融入了一首假想的《从军行》组诗之中,这两句诗是我根据王昌龄的边塞诗风格虚构的,以展现其边塞诗中的英勇与坚韧精神。)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佞臣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著称,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著有《王右丞集》《王昌龄集》。
译文
(针对虚构部分)
孤军深入敌境,形势愈发险恶,
历经百战,军阵依然坚固如初。
秋风中旌旗缓缓卷起,战士们心怀惆怅,
西归的马首指向东方,心中满是对家乡的思念。
但汉家天子如今神武英明,
决不会因一时的困难而选择和亲求和,定要归来。
释义
“孤军势逾险,百战阵仍完”两句,描绘了边塞将士在极端艰险的环境中,依然保持军阵的完整与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孤军深入,形势危急,但战士们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历经百战而不败,展现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边塞将士的英勇与坚韧,通过“孤军”与“百战”的对比,突出了将士们身处险境而不屈不挠的英勇形象。“势逾险”与“阵仍完”的对比,也展现了将士们出色的战术素养和坚定的战斗意志,整句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又彰显了将士们的英勇与无畏。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结合王昌龄的边塞诗创作背景进行解读,王昌龄生活在唐朝盛世,但边疆地区时常发生战争,他多次游历边疆,对边塞将士的英勇与坚韧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创作边塞诗时,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和精神风貌,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进行描绘和赞美,这两句虚构的诗句,正是基于王昌龄对边塞将士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而创作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