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载得青箱去,扬子亭中日草玄。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青箱行

扁舟载得青箱去,扬子亭中日草玄。上一句是什么?

唐·韦庄

扁舟载得青箱去,扬子亭中日草玄。

几度临风搔白发,半生心事付沙鸥。

云开远岫千峰秀,水涨平芜万里秋。

何处求仙访隐迹,此中便是洞天幽。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情感细腻著称,词作则多写离愁别绪及个人身世之感,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一叶扁舟载着装满书籍的青箱离去,我在扬子亭中日复一日地撰写着《太玄经》。

多少次迎风而立,搔弄着日渐增多的白发,半生的心事都寄托给了那飞翔的沙鸥。

云雾散去,远山千峰秀丽如画,水位上涨,平野上秋意盎然,万里无云。

何处去寻找那仙人的踪迹和隐士的幽居?这里便是如同仙境一般幽静深远的地方。

释义

“扁舟载得青箱去”描绘了诗人携带书籍离开的场景,青箱通常指装满书籍的箱子,象征着学问与智慧。“扬子亭中日草玄”中的“扬子”指扬雄,汉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曾著《太玄经》,“草玄”即撰写《太玄经》的代称,此处借指诗人自己致力于学问研究。“几度临风搔白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半生心事付沙鸥”则透露出诗人将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的心境,后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宁静,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携带书籍离开、在扬子亭中著书立说的生活场景,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扁舟载得青箱去”与“扬子亭中日草玄”两句,既体现了诗人的学者身份,又暗示了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内心世界,后两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战乱流离、仕途不顺等坎坷经历,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失望和不满,转而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隐逸生活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也体现了韦庄作为一位学者的文化自觉和学术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