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旧游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同时年少还相忆,晓月山城更梦君。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完整诗句组合,但风格上模拟了李商隐的诗意与情感。)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和抒情诗也独具特色,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译文
曾经伴随着织女渡过天河,还记得在那云端之上唱出的第一支歌。
别再唱起贞元年间宫廷供奉的乐曲了,因为当时的朝臣已经所剩无几。
我们年少时共同度过的时光至今仍让我深深怀念,特别是在山城晓月之时,我更是常常梦见你。
心中已对新丰的美酒失去了兴趣,要用多少斗酒才能消解这份愁绪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首联回忆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难忘经历,颔联则通过不再唱起旧时的宫廷乐曲,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颈联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特别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山城晓月)更加思念,尾联则以酒解愁,却发现愁绪难消,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变化的无奈,在语言运用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织女渡天河”象征着美好的相遇,“贞元供奉曲”则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兴衰,诗人还通过“晓月山城”这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李商隐晚年的心境,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晚年更是孤独无依,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更加怀念过去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同时也对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和无奈感到深深的感慨,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李商隐晚年心境的一种写照,表达了他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