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尽自迷归路,卿子谁知号冠军。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冠军行

王孙尽自迷归路,卿子谁知号冠军。全诗是什么?

唐·刘长卿

王孙尽自迷归路,卿子谁知号冠军。

战骨沙边飞暮雨,征帆天际拂朝云。

风驱白雁侵胡月,霜落黄榆过塞尘。

自古边功谁不得,汉家天子负功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山水田园之景,风格清丽雅致,尤善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王孙贵族们在归途中迷失了方向,又有谁知道哪位卿子被尊称为冠军呢?战场上遗落的尸骨在黄昏的雨中飘零,远征的帆船在天边的朝云中穿行,大风驱赶着白雁侵入胡人的领地,秋霜落下,黄榆树在边塞的尘土中摇曳,自古以来边疆的战功谁人不能获得,但汉家的天子却常常辜负了那些功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艰辛,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公的批判,首联以“王孙尽自迷归路”和“卿子谁知号冠军”两句,暗讽朝廷对边疆将士的忽视和遗忘,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战争场景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英勇和艰辛,尾联则直接点出主题,批判朝廷对功臣的辜负。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有力,首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边疆将士的孤独和无奈;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坚韧;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愤慨和不满,在语言上,这首诗用词精炼,意境深远,既有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赞美,也有对朝廷不公的批判和讽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当时他身处边疆,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艰辛,内心充满了对朝廷不公的愤慨和对边疆将士的同情,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边疆将士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频繁、将士生活艰辛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