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落雨此地雷,我自生凉人厌热。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

前山落雨此地雷,我自生凉人厌热。全诗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前山落雨此地雷,我自生凉人厌热。

竹影拂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其文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补遗》,《子不语》、《续子不语》等著作传世。

译文

前山落雨如同此地响雷一般声势浩大,我却因这雨而感到凉爽,而其他人却厌恶这炎热天气中的雨,竹子的影子轻轻拂过台阶,连尘埃都不曾惊动,月光穿透潭底,水面却未留下任何痕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居所遇到的一场雨,以及由此带来的凉爽感受,前两句通过对比“前山落雨”与“此地雷”的声势,以及“我自生凉”与“人厌热”的不同感受,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的心境,后两句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竹影拂阶、月光穿潭的静谧景象,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题材,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前两句中的“前山落雨此地雷”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雨的声势之大,而“我自生凉人厌热”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心境,后两句“竹影拂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则以静制动,通过竹影拂阶、月光穿潭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雨后山居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是袁枚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袁枚辞官归隐后,居住在江宁小仓山下随园期间,袁枚一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与超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在山中居所,他能够远离尘嚣,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与美好,而这场雨,更是为他带来了难得的凉爽与宁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从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