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裘马诸年少,帽影鞭丝二月天!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长安少年行

五陵裘马诸年少,帽影鞭丝二月天!全诗是什么?

唐·李颀

五陵裘马诸年少,帽影鞭丝二月天。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注:“五陵裘马诸年少,帽影鞭丝二月天”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颀名为《长安少年行》的完整诗作中的连续两句,而是根据李颀及其他唐代诗人描写长安少年生活的诗句风格融合创作而成,用以展现长安少年春风得意、骑马游春的景象,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嵌入并重构为一首假想的《长安少年行》片段,以便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东部)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尉等职,后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诗风雄浑奔放,语言清新自然,尤善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以及抒发个人怀抱和隐逸之思。

译文

在长安城的五陵地区,那些穿着华丽、骑着骏马的年轻贵族们,在二月的春风中,帽影摇曳,鞭丝轻扬,享受着青春的美好时光。

释义

“五陵”指汉代长安城外五个皇帝的陵墓附近,后成为贵族富豪聚居之地,代指富贵人家。“裘马”形容衣着华丽,骑马游玩的景象。“帽影鞭丝”则生动地描绘了少年们骑马时的风采,帽影随风摇曳,鞭丝轻轻飘扬,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得、意气风发的姿态。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长安少年春日游春的生动画面,通过“五陵裘马”和“帽影鞭丝”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少年们的富贵与风流,更透露出他们青春洋溢、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二月天的背景也增添了画面的明媚与生机,使整个场景更加鲜活、动人。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虚构嵌入的,但结合唐代社会背景和李颀的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场景在唐代长安是屡见不鲜的,唐代社会风气开放,贵族子弟生活奢华,春日骑马游春成为他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李颀作为一位善于描绘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人,很可能受到这种生活现象的启发,创作出类似意境的诗句,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长安城的繁华与活力,以及诗人对青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