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只有荆卿在,能记田光少壮时。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咏史

如今只有荆卿在,能记田光少壮时。上一句是什么?

唐·汪遵

一剑荆卿去不还,

空余千载恨漫漫。

如今只有荆卿在,

能记田光少壮时。

作者简介

汪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必用,一字用之,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人,自幼好学,善作诗,曾隐居山林,后出任县令等职,他的诗作多咏史题材,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荆轲手持一剑离去后再也没有回来,

只留下千百年来无尽的遗憾和愤恨。

如今这世上只有荆轲的名字还在流传,

还能让人记起他与田光年轻时的壮志豪情。

释义

这首诗通过咏叹荆轲刺秦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惋惜和感慨,首句“一剑荆卿去不还”描绘了荆轲手持一剑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却未能成功返回的悲壮场景;次句“空余千载恨漫漫”则表达了这一事件留给后人的无尽遗憾和愤恨;第三句“如今只有荆卿在”以虚拟的口吻指出,如今只有荆轲的名字和事迹还被人们铭记;末句“能记田光少壮时”则通过提及荆轲的好友田光,进一步强调了荆轲年轻时的壮志和豪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荆轲刺秦的历史事件,并表达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深切同情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比荆轲的英勇事迹与后人的遗忘,突出了英雄人物的悲壮和伟大,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如今只有荆卿在”这一虚拟的口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荆轲的英勇和悲壮。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汪遵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可能深受这些英雄事迹的启发,因此创作了这首咏史诗,通过咏叹荆轲刺秦的历史事件,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时代变迁和英雄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表达上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历史久远和文献资料的缺乏,关于其具体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已经难以考证,以上分析仅是基于诗歌本身的内容和风格进行的推测和解读。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