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草堂日无事,广文先生骑马至。下一句是什么?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宾至》,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城西草堂日无事,广文先生骑马至。下一句是什么?

原文

《宾至》

唐·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城西草堂日无事,广文先生骑马至。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我这草堂地处偏僻,很少有人来拜访,而我年老多病,需要人搀扶才能起身行礼,我哪有什么文章能震惊海内呢?只是白白地让您这样的车马劳顿,远道而来,停驻在江边,您整天在这里做客,我却只能用粗茶淡饭来招待您,真是惭愧啊,城西草堂平日里无所事事,今天广文先生您却骑马而至,让我倍感荣幸。

释义

首联写草堂初建,居处偏僻,少有人迹,来访者稀少;颔联写自己年老多病,生活困顿,没有值得称道的文章,却劳烦贵客远道而来;颈联写对客人的盛情款待和自己的生活境况;尾联则点明客人身份,表达了对客人的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待客之作,但诗人并没有从正面去描写待客场面,而是着重刻画了自己草堂的清幽和待客的心情,诗中通过对比和自谦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客人的尊重和感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生活境况的无奈和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之时,当时,杜甫已经历了安史之乱和长期的流离失所,生活困顿不堪,在成都草堂定居后,他的生活虽然相对稳定了一些,但仍然十分清贫,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来访客人的感激之情和对自己生活境况的感慨,广文先生是杜甫的朋友,他骑马前来拜访,让杜甫倍感荣幸和感激,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