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皆碎成语的解释

"玉石皆碎"成语的摘要:此成语形容美好的和丑恶的事物同归于尽,不分好坏,全部被摧毁。它比喻在巨大的灾难或冲突中,无论贵贱美丑,一切都被无情地毁灭,表达了一种彻底毁灭、无一幸免的悲惨情境。

1、玉石皆碎的拼音

玉石皆碎成语的解释

yù shí jiē suì

2、玉石皆碎的释义

原意是指美玉和石头都被打碎,形容事物受到极大的破坏或毁灭,不分贵贱、好坏,一律受到损害,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和粗劣的事物一同遭受不幸或毁灭。

3、玉石皆碎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元帝纪》,原文为“元帝即位,征召名儒俊材,显拔幽陋,岩穴之士以匡朕之不逮,而俗化雕敝,民陷畔逆,羌虏钞暴,至于函谷关,京师震恐,朕战栗夙夜,思惟旧章,欲与士大夫共图治道,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唯贤德之人,深可信任,其审察之,无德不举,无功不赏,其令二千石各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以匡朕之不逮,因陈正道,廪廪救弊,勿拘于文法,使得以尽意,及罢省不急之官,罢苑囿,以赐贫民,减诸县戍卒之半,以宽徭役,其务振救乏绝,以保黎元,诸有灾害及盗贼,郡国二千石各以其治状效,不任者免之,而察其可左迁者,其详思所以弼朕之不逮者,无有所讳,朕将亲览焉,其以所举贤良为光禄大夫,中二千石举者为谏大夫,郡国守相举者为议郎,诣丞相府,与诸儒杂问对,于是言事者众,或进擢,或黜罢,丞相、御史二府复以事举者,其不中式,辄以重罪免之,而所举贤良、文学,或起自闾阎,仓卒召致,未及训习,其材能未必尽当,是以临事大臣,或非其人,玉石皆碎,何所分别?”

虽然原文较长,但“玉石皆碎”这一表述用于形容当时选拔人才时,由于仓促和缺乏训练,导致贤良与平庸之人一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失败。

4、玉石皆碎的例句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无论是珍贵的艺术品还是普通的日常用品,都玉石皆碎,无一幸免。

5、玉石皆碎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形容事物受到极大的破坏或毁灭。

6、玉石皆碎的示例

战争过后,整个城市变得满目疮痍,曾经繁华的街道和宏伟的建筑都玉石皆碎,令人痛心不已。

7、玉石皆碎的近义词

同归于尽、玉石俱焚、粉身碎骨等,都表示事物或人受到极大的破坏或毁灭。

8、玉石皆碎的反义词

完好无损、安然无恙、毫发无损等,表示事物或人没有受到任何损害或伤害。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