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成语的拼音是“yú yáng pí gǔ”。这个成语源于古代,通常用来形容战事或紧急情况下的鼓声,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拼音中,“yú”代表“渔”,“yáng”代表“阳”,“pí”代表“鼙”,“gǔ”则代表“鼓”。
1、渔阳鼙鼓的拼音:
yú yáng pí gǔ
2、渔阳鼙鼓的释义:
渔阳鼙鼓原指古代渔阳郡(今北京市密云区西南)的军鼓声,后用来形容安史之乱(唐朝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的战乱之声,象征着战乱和动荡。
3、渔阳鼙鼓的出处:
该词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句诗描述了安禄山起兵叛乱,渔阳郡的军鼓声震动天地,惊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欣赏的《霓裳羽衣曲》。
4、渔阳鼙鼓的例句:
“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段历史,渔阳鼙鼓仿佛在耳边回响,提醒我们战争的残酷。”
5、渔阳鼙鼓的成语用法:
虽然“渔阳鼙鼓”本身不是一个成语,但它作为一个词组,常用来比喻战乱或动荡不安的局面。“国家正值渔阳鼙鼓之时,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6、渔阳鼙鼓的示例:
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渔阳鼙鼓”作为象征战乱和动荡的意象出现,如:“渔阳鼙鼓声声急,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动荡不安。”
7、渔阳鼙鼓的近义词:
近义词可以包括“战乱之声”、“动荡之鼓”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战乱或动荡不安的局面。
8、渔阳鼙鼓的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和平之音”、“安宁之鼓”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和平、安宁的局面,与“渔阳鼙鼓”所代表的战乱和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渔阳鼙鼓”在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常被用作象征战乱和动荡的意象,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成语,而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