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九歌·少司命
作者:屈原
朝代:战国(楚)
原文选段: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诲我兮度我冥。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纷蕙纕而菊佩兮,岂江蓠揭车之与缝。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译文:
身上佩戴着芬芳的蕙草和秋菊啊,这哪里是江蓠和揭车所能相比的?
释义:
“纷蕙纕而菊佩兮,岂江蓠揭车之与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诗人以佩戴蕙草和秋菊来象征自己的高洁品质,而江蓠和揭车这些普通的植物则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坚守和追求。
赏析:
这两句诗是《九歌·少司命》中的一部分,通过佩戴蕙草和秋菊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和追求,蕙草和秋菊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来象征高洁、清雅的植物,而江蓠和揭车则相对普通,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的植物,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坚守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世俗的平庸和无法与之相比的境地,这种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得十分巧妙,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九歌》是屈原在战国时期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九歌·少司命》是其中的一篇,主要描写了少司命(古代楚国的神祇之一)的形象和祭祀场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屈原的政治遭遇和楚国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屈原在楚国担任要职时,曾积极推行改革,但由于受到贵族排挤和诽谤,最终被流放,在流放期间,他深感楚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对楚国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创作《九歌》等作品,来表达自己对楚国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少司命的形象和祭祀场景,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楚国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和诗人的政治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