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远游
朝代:战国
作者: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迢迢而不至。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临睨夫旧乡兮,仆夫悲余马怀兮。
蜷局顾而不行兮,知余心之可惩。
……
凌万顷之茫然兮,忽翱翔之焉薄。
乘飞霆而追逸景兮,歙砉扫灭而无踪。
师襄之鼓琴兮,所奏何若?
宛转鸣飞鸣兮,畴能知之?
……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愤慨,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驾驭着雷霆般的速度去追赶那飞逝的光影啊,
突然间它们就像被疾风扫过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释义
“乘飞霆而追逸景兮,歙砉扫灭而无踪”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急切心情,飞霆,指雷霆般的速度;逸景,指飞逝的光影,比喻时间的流逝和机会的稍纵即逝,诗人用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真理和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无畏精神,这些理想和目标却像被疾风扫过一样,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失望。
赏析
这两句诗是《远游》中的精彩之笔,它们以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驾驭雷霆、追赶光影的壮丽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真理和理想的执着追求,这些理想和目标却像幻影一样难以捉摸,最终只能化作虚无,这种对比和反差,使诗歌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远游》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一首长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远游的历程和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愤慨,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在战国时期,楚国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屈原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和政治家,深感忧虑和无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能够改变楚国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和沮丧,在这样的背景下,屈原创作了《远游》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