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蜒雨愁黄昏。上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蜒雨愁黄昏”,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流莺》,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蜒雨愁黄昏。上一句是什么?

原文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蜒雨愁黄昏。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著称,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慨,常含隐喻与象征。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构思新奇,语言优美,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流莺在空中飘荡,时高时低,穿越田野,临近河流,无法自主,它巧妙地啼叫,怎能没有深意?但美好的时光未必能带来佳期,无论是风朝还是露夜,无论是阴是晴,千家万户的门扉时开时闭,哪里知道流落之后还能再次相见?在这蛮风蜒雨的黄昏里,我满心愁绪。

释义

这首诗以流莺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不定、难以自主的感慨,流莺的飘荡与诗人的身世漂泊相呼应,巧啭与良辰的对比则暗示了美好愿望与残酷现实的冲突,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通过流莺的形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以流莺自喻,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坎坷与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含蓄,诗人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为全诗增添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面对现实的困境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诗人内心充满了愁绪和无奈,他通过流莺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和对重逢的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流莺》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佳作,它通过流莺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和对重逢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