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介藏形成语的释义是指隐藏身形,掩蔽形体,使自己不显露出来。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巧妙地隐藏自己,以避免被察觉或攻击,具有一种隐秘、低调、保护自己的意味。
1、隐介藏形的拼音:
yǐn jiè cáng xíng
2、隐介藏形的释义:
原指介壳动物把身体隐藏起来,不露在外面,现多用来比喻隐藏不露面,或隐藏真相,不让人知道。
3、隐介藏形的出处: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失其所,而犹有是威,是以介虫之长也,故龙之名,以况诸侯,介虫之精者也,今名在位者,犹龙之介虫也,得而食之,何伤?有是言也,将为谗乎!虽然,吾心其谓何?龙,介虫之长,犹有所藏,是乱之生也,吾谁执其咎?且夫介虫之精者曰龟,龟卜而吉,不言其身之介也;龙,鳞虫之长,不言其身之鳞也,故介虫之精者莫如龟,鳞虫之精者莫如龙。”龙,介虫之长,犹有所藏”可引申为“隐介藏形”之意,但此成语并非直接出自该句,而是后人根据此类描述提炼而成。
4、隐介藏形的例句:
他行事向来谨慎,总是隐介藏形,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
5、隐介藏形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通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物隐藏不露,难以捉摸的状态。
6、隐介藏形的示例:
在侦探小说中,罪犯往往隐介藏形,通过各种手段掩盖自己的罪行,但最终都会被聪明的侦探揭开真相。
7、隐介藏形的近义词:
潜藏不露、深藏不露、韬光养晦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隐藏、不露面的意思。
8、隐介藏形的反义词:
暴露无遗、昭然若揭、显而易见等,这些词语都表示事物或人的真相已经完全暴露,没有隐藏。
虽然“隐介藏形”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其蕴含的意义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仍有广泛的应用,以上解释基于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历史背景,并结合现代汉语的用法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