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含关键词句版本,注:此句为后人根据晏殊风格及意境补写融入,非原作出处,但为解析方便,特此构建情境)
宋·晏殊(模拟情境)
小令尊前见玉箫,浮生转头是梦遥。
恐他时、高会却难全,且醉今宵月正高。
往事如烟随水去,新愁似浪涌心潮。
不如把握欢娱在,莫待明朝空寂寥。
(注:由于“浮生转头是梦,恐他时、高会却难全”并非直接出自晏殊的某一确切作品,以下分析基于模拟情境下的融合创作进行。)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晏殊的词作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多抒发人生感慨与闲情逸致,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是北宋词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译文
浣溪沙:
人生短暂,时光匆匆,轻易的离别就能让人心碎,因此酒宴歌舞不要推辞频繁相聚,放眼远望,连绵的山河徒然增添无尽的思念,落花风雨更添伤春情绪,不如珍惜眼前陪伴的人。
鹧鸪天(模拟情境):
在酒宴前遇见那位如玉般的女子,恍然间觉得人生如梦,转瞬即逝,担心将来再难有这样的欢聚,不如趁今夜月色正好,尽情沉醉,往事如同流水般逝去,新的忧愁又如海浪般涌来,不如把握当下的欢乐,以免明日又陷入空虚寂寞之中。
释义
这两首词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珍惜眼前人、把握当下时光的呼吁。《浣溪沙》侧重于对离别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而《鹧鸪天》(模拟情境)则通过具体场景,将这一情感具象化,加入了对未来相聚难期的忧虑,以及对过往与未来的双重反思。
赏析
“浮生转头是梦,恐他时、高会却难全”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相聚的难得,晏殊以其细腻的笔触,将人生比作一场梦,转瞬即逝,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相聚可能性的担忧,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每一次相聚,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创作背景
虽然“浮生转头是梦,恐他时、高会却难全”并非直接出自晏殊的某一确切作品,但从其整体创作风格来看,这样的情感表达与晏殊对人生、时光的深刻感悟是高度契合的,晏殊生活在一个社会相对稳定但个人命运多舛的时代,他自身也经历了从政坛新星到相位高官的起伏,这些经历无疑加深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这样的词句很可能是他在某个特定时刻,面对人生聚散、时光流逝,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