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记画堂春·斜月朦胧
宋·秦观
斜月朦胧,云影参差,轻颦微笑娇无奈。
深闺人静,银屏空掩,梦魂纵有也成灰。
作者及朝代
作者: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秦观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词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写男女情爱和人生感慨,风格婉约清新,对后世影响深远,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其文学成就卓越,是北宋词坛的重要人物。
译文
斜月映照,月色朦胧,云影斑驳,她微微皱眉,嘴角含笑,却难掩内心的无奈,深闺之中,一片寂静,银色的屏风半掩,即便梦中相见,那份情愫也终将化为灰烬。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个女子在月夜下的神态与心境,表达了其内心的无奈与哀愁,斜月朦胧、云影参差,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女子轻颦微笑,却难掩内心的无奈,暗示了她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奈,深闺人静,银屏空掩,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孤独与寂寞,梦魂纵有也成灰,则表达了她对美好愿景的破灭与绝望。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词人通过斜月、云影、深闺、银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基调,女子轻颦微笑的神态,既展现了她的美丽与温柔,又暗示了她内心的无奈与哀愁,梦魂纵有也成灰的结尾,更是将女子的绝望与无奈推向了高潮,使全词的情感达到了顶点。
秦观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隐喻的手法,将女子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相结合,使全词充满了诗意与美感,词人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女子的无奈与哀愁,从而引发共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秦观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时期,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情感生活也颇为曲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美好愿景的破灭与绝望,这首词也反映了秦观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