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逍遥游·节选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影响深远。
译文
放眼远望这辽阔的天地,我又怎么知道哪里才是大小事物的归宿呢?
释义
“普天壤以遐观”意指放眼整个天地进行远望,“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大小、得失、去留的豁达与超脱,他不再执着于具体的事物或结果,而是以一种更加宽广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赏析
这句诗是陶渊明《逍遥游》中的一部分,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束缚的情怀,在陶渊明的笔下,自然与人生被赋予了深刻的哲理意义,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超脱,这句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哲理,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句。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到刘宋初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次辞官归隐,最终过上了躬耕自给、饮酒赋诗的田园生活,这首《逍遥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这首诗,陶渊明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展现了他高洁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这句诗在流传过程中常被单独引用,但它实际上是《逍遥游》中的一部分,与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紧密相连,在理解和赏析这句诗时,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诗的背景和语境中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