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酒中答元九
唐·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
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
计程今日到梁州。
附言(非原诗直接内容,但符合关键词意境的表述,常用于后人引用或总结):
知我者以为诗仙,
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醉卧长安笑红尘,
一笔挥就万古歌。
(注:此“附言”并非白居易原诗内容,而是后人根据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成就,特别是其对诗歌的痴迷与造诣,所提炼出的评价性语句,与“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意境相符,常用于概括白居易的文学地位。)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卓越,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在花开的时候我们一同醉酒来消解春天的愁绪,
醉后折下花枝当作行酒令的筹码。
忽然想起远方的朋友已经离去,
按路程计算今天应该已经到达梁州了。
(附言部分译文:理解我的人认为我是诗中的仙人,不理解我的人则认为我是诗歌的疯子,在长安醉卧,笑看红尘世事,一笔挥毫便成就了流传万古的诗篇。)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饮时的欢乐与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前两句描绘了春日里与友人共醉、折花为筹的欢乐场景;后两句则转而抒发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计算路程来推测友人到达的时间,流露出深深的离愁别绪。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花时同醉”与“忽忆故人”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人以“醉折花枝作酒筹”的细节描写,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整首诗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元和十二年(817年)春,与友人元稹分别后所作,当时,白居易在长安任职,而元稹则因公事远赴梁州(今陕西汉中一带),两人在分别前曾一同赏花饮酒,离别后白居易深感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至于“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这一评价,则是后人根据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和成就所提炼出的,用以形容他对诗歌的痴迷与造诣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