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邙山
唐·张籍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寒食人家扫松柏,清明陌上踏青苔。
卧白云北邙山下冢,信虚名得来无用。
莫笑豪家争富贵,王侯回首尽成空。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籍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洛阳,张籍的诗歌以乐府诗著称,多写现实生活,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他与白居易友善,诗风亦相近,白居易曾称赞他的诗“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译文
北邙山上排列着无数的坟墓,万古千秋地面对着洛阳城,寒食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去扫墓,清扫松柏;清明节时,人们又会在田野小路上踏着青苔前行,那些躺在北邙山白云下的坟墓里的人们,他们生前追求的名利,现在看来都是虚无缥缈的,毫无用处,不要嘲笑那些豪门贵族争抢富贵,因为无论是王侯还是平民,最终都会化为尘土,回首往事,一切皆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邙山上的坟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虚名富贵的深刻反思,诗中“卧白云北邙山下冢”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坟墓所在之地的清幽与寂静,同时也暗示了死者的安息与超脱,而“信虚名得来无用”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虚名富贵的否定态度,认为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
赏析
这首诗以北邙山为背景,通过对坟墓的描绘和对人生虚名富贵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揭示,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特别是“卧白云北邙山下冢”和“信虚名得来无用”两句,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深受后人喜爱和引用。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籍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虚名富贵的否定态度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人们对名利富贵的追求往往忽视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张籍的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思考,而且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和欣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