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尘蒙玉轸,妆残翠靥,围褪罗裙。的意思及出处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怨尘蒙玉轸,妆残翠靥,围褪罗裙”,这些词句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南歌子·倭堕低梳髻》,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春怨尘蒙玉轸,妆残翠靥,围褪罗裙。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唐·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小窗残月冷,高阁晓钟催,愁肠未解结,心绪不成诗。

尘蒙玉轸敛,妆残翠靥消,围褪罗裙摺,泪沾红粉椒。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才思敏捷,精通音律,诗词兼工,以词著称,是“花间派”的首要词人之一,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多写闺情,风格秾艳精巧,音律和谐,艺术成就较高。

译文

(前半部分)梳着低低的堕马髻,弯弯的细眉巧画连娟,整天里二心相思,想念郎君,人已憔悴到了极点,正值百花盛开的春日。

(后半部分)小窗上映着残月的余晖,冷冷清清,高高的楼阁上,晓钟已经敲响,愁肠百结难以消解,心绪凌乱,写不成诗行,车前的玉饰蒙上了灰尘,不再明亮,脸上的妆容已经残破,翠靥也已褪色,罗裙的裙带松松地褪下,折叠在一边,泪水沾湿了红粉香椒。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写女子的妆容、服饰以及所处环境的凄凉,表达了女子因相思而憔悴、愁苦的心情。“尘蒙玉轸,妆残翠靥,围褪罗裙”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的形象,展现了她的孤独与无助。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前半部分通过“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等词句,刻画了女子的美丽与哀愁;后半部分则通过“尘蒙玉轸”、“妆残翠靥”等词句,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孤独与无助,整首词情感饱满,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温庭筠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或自己的亲身经历而创作的,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苦难,这首词通过描写女子的相思之苦,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久远和文献资料的缺乏,对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具体含义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和理解,以上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