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红炉夜宴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红炉暖阁欢宴也,
酒酣耳热心更寒。
夜深人静独坐时,
翻来覆去睡不着也。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译文
红炉旁温暖的楼阁中正举行着欢乐的宴会,
酒意正浓,耳边喧嚣,内心却感到更加寒冷。
当夜深人静,独自坐在这里时,
辗转反侧,始终无法入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温暖的夜晚参加宴会,尽管外界环境热闹且温暖,但内心却感到孤独和寒冷,夜深人静后,他独自坐着,无法入睡,表现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外在的热闹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红炉暖阁欢宴也”描绘了一个温馨而热闹的宴会场景,但紧接着的“酒酣耳热心更寒”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寒冷,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时无法入睡的情景,通过“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这一细节描写,将诗人的内心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诗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纳兰性德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纳兰性德在仕途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同时他的情感生活也充满了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感到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而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一个热闹的宴会场景与自己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夜深人静时无法入睡的情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