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流年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鬼胡由眼下唵光阴,终不是久远前程。
花开花落年年有,人老何曾再少年。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译文:
这无常的世事和匆匆流逝的光阴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未来的好兆头,花儿年年都会开放和凋谢,但人一旦老去,又怎能再回到少年时光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和人的衰老无法逆转的残酷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深深感慨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前两句“鬼胡由眼下唵光阴,终不是久远前程”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光阴易逝的感慨,用“鬼胡由”和“唵光阴”这样的词汇,既显得生动传神,又带有一种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和叹息,后两句“花开花落年年有,人老何曾再少年”则通过对比花儿的年年开放和人的衰老无法逆转,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珍贵,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清照晚年时期,当时她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等一系列重大变故,生活境遇孤苦,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深深感慨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李清照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深刻认识,以及她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注:由于“鬼胡由眼下唵光阴”并非李清照作品中的原句,且整首诗为虚构创作,因此上述分析基于虚构情境进行,在实际历史文献中,并未找到与此完全相符的李清照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