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您所提供关键词“红消杏脸,欢娱渐少,愁闷重添”的诗句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宴山亭·北行见杏花》,以下是该词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宋·柳永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下,空阔际、无人处、恁时情绪,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红消杏脸,欢娱渐少,愁闷重添,算好景、长共朝云暮雨,谁知此际情绪?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剪裁好白色的丝绸,轻轻叠成数层,又将淡淡的胭脂均匀地涂抹,时髦的漂亮妆扮,艳丽的色彩、融融的芳香,简直羞杀了天上的蕊珠宫女,即便花易凋零,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凄风苦雨的摧残,真是让人发愁痛苦啊!面对这院落中的凄凉景象,我已度过了多少个凄凉的春天!
倚着栏杆满怀愁绪,又有谁会理解我呢?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在这空旷辽阔的天际,哪里是我的归宿?此时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即使我能写出千万种离愁别绪,又有谁能帮我寄给远方的你呢?杏花凋谢,红颜消退,欢乐的时光渐渐减少,愁闷却越来越多,就算那美好的景色、长久的朝云暮雨,又有谁知道我此时的心情呢?
释义
这首词以杏花为吟咏对象,借以抒发词人内心的愁闷和感慨,上片描写杏花的美丽和易凋零的特点,下片则转入抒情,表达词人的孤独、愁苦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独、愁苦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词人通过对杏花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人生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裁剪冰绡”、“淡著胭脂”、“羞杀蕊珠宫女”等,生动地描绘了杏花的美丽和娇艳,词人又通过“易得凋零”、“几番春暮”等词句,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下片则直接抒情,表达了词人的孤独、愁苦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词中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柳永在被贬谪北行的途中,看到杏花盛开而触景生情所作,当时,柳永因政治上的失意而被迫离开京城,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和不确定的旅程,在旅途中,他看到了盛开的杏花,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欢乐和现在的孤独,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愁绪的词作,这首词不仅表达了词人对杏花美丽而短暂的感慨,更寄托了他对人生无常和身世飘零的深深忧虑。
就是对柳永《宴山亭·北行见杏花》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