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静夜无眠,稀星散、时度绛河清浅。的释义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对静夜无眠,稀星散、时度绛河清浅”,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二郎神·炎光谢》,以下是该词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对静夜无眠,稀星散、时度绛河清浅。的释义

《二郎神·炎光谢》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人在高楼,笑倚朱阑,暗数天街灯夜,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光似往年,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对静夜无眠,稀星散、时度绛河清浅,乞巧双蛾,人人乞巧,长安夜语喧喧,纵蛛丝度绣针,字字牵情惹恨,尽在长丝穿结,怅佳期、一年一度,忍向天涯临晚。

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炎热的暑气已消退,傍晚时分,下过一场阵雨,尘埃被轻轻洒落,庭院里突然变得凉爽起来,夜风微凉,天空清澈如水,一轮弯月远远挂在天边,想必是织女在感叹与牛郎长久分离,如今终于有机会重逢,她正乘着疾风驾驶的车轮赶来,极目远眺,微云在夜空中悄悄飘过,银河高悬,光芒倾泻而下。

这景致真是闲雅无比,要知道此景古今都是无价之宝,那些心灵手巧的女子在高楼上穿针引线,她们笑着倚靠在红色的栏杆上,暗暗数着天街上灯火通明的夜晚,素娥(月亮)真是无赖,向西行去却从不为任何人停留,今晚的月光和往年一样明亮,可是又有谁能看见我这个孤独的人在夜色中徘徊,就像那缥缈的孤鸿一样。

面对这静谧的夜晚,我无法入眠,稀疏的星星在天空中散落,银河中的水流清澈而浅淡,那些乞求心灵手巧的女子们,每个人都在乞求着巧手,长安城的夜晚充满了喧闹的谈话声,即使是用蛛丝穿过绣针,每个字都牵动着情感和怨恨,都包含在长长的丝线中穿结,我惆怅于这一年一度的佳期,却忍心让我在天涯海角独自面对这傍晚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上片写七夕之夜的自然景象和牛郎织女的相会,下片则转向人间,写女子们穿针乞巧和作者的孤独感受,全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七夕之夜的美丽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赏析

柳永的这首《二郎神·炎光谢》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赢得了后人的赞誉,词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将七夕之夜的美丽和人们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词更加富有韵味和深意。

在景物描写方面,柳永通过“炎光谢”、“暮雨”、“芳尘轻洒”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七夕之夜的自然景象,而“天如水,玉钩遥挂”则更是将天空的清澈和月亮的明亮描绘得栩栩如生,在人物刻画方面,柳永通过“穿针人在高楼”、“暗数天街灯夜”等词句,展现了女子们穿针乞巧的热闹场景和她们内心的期待与喜悦,而“怅佳期、一年一度,忍向天涯临晚”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孤独和离别的深深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柳永在七夕之夜有感而发所作,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人们在这一天会庆祝牛郎织女的相会并祈求幸福和美满,柳永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自然也会对这一节日有所感触,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七夕之夜的美丽和人们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也借这一节日表达了自己对于孤独和离别的深深感慨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词中出现了“对静夜无眠,稀星散、时度绛河清浅”等与您提供的关键词完全一致的词句,但整首词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因此建议在阅读时结合整首词进行理解和赏析。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