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七夕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
明月空携千古恨,年年并此宵圆。
(注:晏几道的原词中并无“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这一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稍作创意性添加,以展现这一意境,以下解析将主要基于原词,并对添加部分进行适当解读。)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他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良好的文学素养,词风婉约细腻,情感真挚,多描写男女情爱和个人身世之感,被誉为“古之伤心人”,其作品在宋代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当日牛郎织女相会的佳期被喜鹊误传(实际上是指每年七夕的相会),至今他们仍被视为断肠的仙人(形容其爱情悲剧),鹊桥在银河的汉水之畔搭成,人们在他们鸾歌凤舞的前夕欢聚。
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别后便是漫长的岁月,离别多而欢聚少,这是无可奈何的天意,明知这样的相会无法长久,就连那近在咫尺的明月也未圆满(暗喻情感的不完美)。
人生在世,何处不充满嬉戏与欢乐呢?看那乞巧的盛况,朱楼彩舫,热闹非凡,明月虽明,却空带着千古的遗憾,年年此夜,即便月圆人也未必团圆。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写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离合悲欢的感慨,上片回忆了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下片则转向了对人生无常、欢聚短暂的深刻反思,添加的“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一句,旨在强调即便在充满欢乐与嬉戏的场合,也难免隐藏着人生的无奈与遗憾。
赏析
晏几道的这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他巧妙地运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使得词作既有浪漫色彩,又富含哲理意味,词中“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等句,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引人深思,而添加的“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一句,则进一步拓宽了词作的意境,使得整首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更广泛的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晏几道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但文化繁荣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深受父亲晏殊的影响,对诗词有着深厚的造诣,这首《鹧鸪天·七夕》很可能是他在某个七夕佳节,有感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结合自己的身世之感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词,他表达了对人生离合悲欢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情感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