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汞铅,黄婆感合,如如真虎真龙。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两种汞铅,黄婆感合,如如真虎真龙。全诗是什么?

题汞铅

宋·白玉蟾

两种汞铅同一体,黄婆感合更相亲。

如如真虎真龙现,不向人间争宠辰。

作者简介

白玉蟾,南宋末至元初著名道士、诗人、书画家,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原名葛长庚,字如晦、紫清,号海琼子、云外子、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海南琼州人(一说福建闽清人),白玉蟾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后随师学道,游历四方,传道授法,其诗词、书画、音乐皆有所成,对后世道教文化影响深远。

译文

两种汞铅(此处喻指炼丹所需的两种关键材料或元素)本为一体,经由黄婆(炼丹术语,常指媒介或催化剂)的感应结合,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无间,当真正的虎(象征阳刚之气)与龙(象征阴柔之气)显现时,它们并不在人间争抢那些虚名与宠爱。

释义

这首诗以炼丹为喻,讲述了两种关键元素在特定条件下和谐共生的哲理,汞铅作为炼丹的重要材料,象征着阴阳、刚柔等对立而又统一的元素,黄婆则作为媒介,促使它们完美结合,真虎真龙的显现,代表着炼丹成功,阴阳调和至极致,而它们不争宠辰,则体现了道家超脱世俗、追求内在和谐的精神境界。

赏析

白玉蟾的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道家炼丹文化的深邃内涵,诗中通过汞铅、黄婆、真虎真龙等象征性元素,巧妙地传达了阴阳调和、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诗人以不争宠辰的态度,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在精神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是道教文化中的一首佳作。

创作背景

白玉蟾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作为一位道士和诗人,白玉蟾在游历四方、传道授法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炼丹修行、体悟道家哲理的过程中创作的,旨在通过炼丹的比喻,传达出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也反映了白玉蟾作为一位道教文化传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