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作者及朝代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作者简介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但屡试不第,直到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及第,曾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妙精绝,长于议论,文辞华丽,风格独特,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其所编撰的《淮海集》四十卷、《长短句》(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琴趣外篇》等作品流传于世,鹊桥仙》更是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佳作。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流星传递着离别的愁怨,牛郎织女渡过遥远而宽阔的银河,秋风白露在秋天相遇,胜过了人间无数的儿女情长。
温柔情感如水,美好的相会如梦,不忍回顾各回鹊桥两头的路,牵牛织女要相逢多少次秋夜,才能算清他们离别的哀伤,积聚的泪水。
释义
这首词以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为背景,通过描写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表达了作者对忠贞不渝、纯洁高尚的爱情的赞美和向往,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抒发,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佳会,下片写离别,起承转合,宛转流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作者以“纤云弄巧”开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云彩以人的情感,写出了云彩的变幻多姿,为牛郎织女相会铺设了浪漫的背景,接着以“飞星传恨”点出离别之苦,为下片写离别蓄势,下片则着重描写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形容他们的深情厚意和相会的美好,以“忍顾鹊桥归路”表达他们离别时的无奈和痛苦,最后以“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作结,既总结了全词的主旨,又深化了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秦观为歌者所写的一首咏七夕节的词,当时秦观仕途不顺,流落江湖,与歌者有着深厚的友谊,在七夕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秦观触景生情,想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便写下了这首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故事的感慨和赞美,也寄托了作者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爱情的普遍看法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