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不为旅人忙,怎解识、天然图画。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行人不为旅人忙,怎解识、天然图画。的意思及出处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附加句

行人不为旅人忙,怎解识、天然图画。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直接内容,但为解析所需,假设其意境融入此词中,作为对词中意境的引申理解。)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其词作艺术成就极高,影响深远。

译文

(原词部分)

田间的柔桑树嫩芽初破,东边邻居家的蚕种已经孵出小蚕,平坦的山岗上长满了细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落日斜照,寒林点缀着几只晚归的乌鸦。

远山忽远忽近,小路纵横交错,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而溪头却荠菜花开正盛,一片大好春光。

(附加句引申)

行人如果不为旅途奔波所累,又怎能领略到这自然天成的美丽画卷呢?

释义

此词上阕描绘了一幅初春农村景色,下阕则写词人所见所感,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词人对农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城市繁华生活的厌倦,附加句“行人不为旅人忙,怎解识、天然图画”强调了只有放慢脚步,不被世俗琐事所牵绊,才能真正欣赏到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

赏析

辛弃疾此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象,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附加句则进一步升华了词的主题,强调了心态平和、超脱世俗对于欣赏自然之美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创作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上饶期间,词人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仕途不顺,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附加句的意境,或许正是词人在这种心境下,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体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