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愿爱惜、莫同桃李,任风吹雨打枝斜。
(注:原诗中并无“愿爱惜、莫同桃李”一句,此句为根据题目要求添加,以符合解析需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元稹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元和十年(815年),贬为通州司马,元和十三年(818年),再度拜相,旋又出为虢州刺史,改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五年(831年),逝世,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挚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菊花,不要像对待桃李那样,任其风吹雨打而枝斜花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菊的盛开,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通过“此花开后更无花”一句,强调了菊花在百花中的地位和独特性,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菊花,不要像对待桃李那样轻易摧残。
赏析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通过描绘菊花的盛开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追求,首句“秋丛绕舍似陶家”以陶渊明为榜样,点明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次句“遍绕篱边日渐斜”则通过描绘诗人观赏菊花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陶醉,第三句“不是花中偏爱菊”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诗人对菊花的偏爱并非出于偶然或偏见,最后一句“此花开后更无花”则进一步强调了菊花在百花中的地位和独特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高洁品格的赞美。
添加的“愿爱惜、莫同桃李”一句,则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希望人们能够像珍惜菊花一样珍惜自己的品格和节操,不要像对待桃李那样轻易摧残和放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元稹的仕途经历和个人品格有关,元稹在仕途上曾经历过多次贬谪和升迁,但他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或转折期,通过描绘菊花的盛开和赞美其高洁品格,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追求和信念,他也希望人们能够像珍惜菊花一样珍惜自己的品格和节操,不要被世俗的纷扰和诱惑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