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白白不成,又不教晴,做尽黄昏情味”的诗句,实际上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句中“白白不成”可能是一个记忆或传抄上的误差,因为辛弃疾的原词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这四个字,但根据意境推测,可能是对“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之后情感转折的一种意象化描述,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原词进行创作与解析,并适当融入您提供的关键词意境。
诗词原文
西江月·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不知晓日西斜。
白白不成晴雨间,做尽黄昏情味。
(注:最后一句为根据题意创作,原词为“松边醉倒胡床,要问松边醉客,但余酒气熏天,岂知是天上人。”)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南归宋朝,曾任江西安抚使等职,但一生壮志未酬,晚年退隐江西铅山,辛弃疾的词作情感激昂,内容丰富,多抒发爱国之情与壮志未酬的悲愤。
译文
醉了就贪图欢笑,哪有时间去发愁呢?近来才觉得古人书中所言,全不可信。
昨晚在松树旁醉倒,醒来时已是夕阳西下,这天气既不彻底放晴,也不痛快下雨,只在黄昏时分,尽情展现它的情致与韵味。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词人醉酒后的心境变化,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前两句以醉态中的欢笑反衬内心的愁苦,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人生的无常与复杂。
赏析
“白白不成晴雨间,做尽黄昏情味”一句,虽为创作加入,却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既描绘了黄昏时分天气的变幻莫测,又暗含了词人内心对于人生境遇的复杂感受,整首词以酒为媒介,展现了词人从逃避现实到直面人生,再到接受并欣赏生活中每一刻的情感变化,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中特有的豪放与深沉。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经历了抗金斗争、仕途坎坷、晚年退隐等多个阶段,这首词可能创作于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时,通过醉酒后的自我放逐,词人试图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但内心深处对于国家、个人命运的忧虑并未因此消散,反而在黄昏的静谧中更加清晰,从而有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