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梅之寄成语的解释是指可托付重任,比喻可堪重任之贤才。“盐梅”指腌制的梅子,因其味道酸咸,可调制美味,故古人用以比喻调和国家政事的贤臣,整个成语表达了对贤才的信赖和重视。
1、盐梅之寄的拼音:yán méi zhī jì
2、盐梅之寄的释义:盐梅,指盐和梅子,古代调味用的两种重要物品,常用来比喻辅佐朝政的贤臣或重要职责,盐梅之寄意指把国家大事或重要职责托付给贤能的人。
3、盐梅之寄的出处:此成语出自《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以及后世的引申使用,如《三国志》等文献中也有类似表述,用以形容君主对贤臣的信任与重用。
4、盐梅之寄的例句:在国家危难之际,他被皇帝视为盐梅之寄,委以重任,力图挽救时局。
5、盐梅之寄的成语用法:通常用作宾语,表示对某人寄予厚望,认为其能担当重任,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表达对某人能力的高度认可。
6、盐梅之寄的示例:在历史上,诸葛亮被刘备视为盐梅之寄,不仅因为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更因为他对于蜀汉政权的忠诚与贡献。
7、盐梅之寄的近义词:股肱之臣、栋梁之才、国之干城等,均指在国家或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能够支撑大局的人才。
8、盐梅之寄的反义词:无能之辈、酒囊饭袋、碌碌无为等,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没有能力或不愿承担责任的人,与盐梅之寄形成鲜明对比。
盐梅之寄是一个富含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对贤能之士的高度赞扬,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治国理政人才的重视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