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书未曾寄,正人在燕台,忘却回车。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忆远人

音书未曾寄,正人在燕台,忘却回车。上一句是什么?

唐·李商隐

音书未曾寄,正人在燕台。

忘却回车处,空余落日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音讯书信未曾寄出,心中思念的那个人正远在燕台之地。

(我)竟忘却了应当回头的地方,只留下落日余晖中的无尽哀愁。

释义

“音书未曾寄”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却因某种原因未能将这份情感通过书信传达出去。“正人在燕台”点明了思念对象所在之地,燕台在古代常用来指代北方边地或京城,这里象征着遥远与难以触及。“忘却回车处”寓意着诗人在思念中迷失了方向,或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而忘却了回归现实的路。“空余落日哀”则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落日作为自然景象,常被用来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此处更增添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无尽思念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与无法传达情感的无奈,首句“音书未曾寄”直接点题,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次句“正人在燕台”进一步明确了思念的对象与地点,增强了诗歌的具象性,后两句“忘却回车处,空余落日哀”则通过象征与隐喻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时期,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与心爱之人也常因各种原因而分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表达深切思念与无奈之情的诗歌,燕台作为北方边地的象征,可能暗指诗人所思念之人因政治或其他原因而远离自己,使得诗人无法与之相见,只能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落日作为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