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惜秋霁晚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附加句:
疏疏满地珊湖冷,全误却、扑花幽蝶。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特设此景融入意境中,以下解析将基于此情境进行构建性解读。)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贺铸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贺铸,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北宋词人,其词风多样,既有温婉细腻之作,也不乏豪放不羁之篇,贺铸一生仕途不顺,但才华横溢,尤善诗词,与苏轼、秦观等人有交往,是宋代词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原诗部分)
再次经过阊门时,一切都已不同往昔,为何当初一同来此,却不能一同归去?梧桐树在清霜之后半死不活,如同头白的鸳鸯失去了伴侣,独自飞翔,原野上的草,露水刚开始蒸发,旧时的栖息地与新坟相对,两者都依依不舍,我独自躺在空床上,听着南窗外的雨声,还有谁再为我挑灯夜补衣裳呢?
(附加句)
稀疏的珊瑚石散落满地,带着寒意,全然耽误了那些原本在花间翩翩起舞的幽蝶。
释义
此词表达了词人对逝去伴侣的深深怀念与哀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梧桐半死、头白鸳鸯、原上草露等,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的孤独与哀伤,附加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凄凉氛围,以“疏疏满地珊湖冷”映衬出词人内心的孤寂,而“全误却、扑花幽蝶”则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与无法挽回的遗憾。
赏析
此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对逝去伴侣的深切怀念,词中“梧桐半死”、“头白鸳鸯”等意象生动而富有象征意义,既表达了词人的孤独与哀伤,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附加句“疏疏满地珊湖冷,全误却、扑花幽蝶”更是以景寓情,将词人内心的凄凉与遗憾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作于贺铸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重大变故,如伴侣的离世或仕途的挫折等,这些经历促使他深刻反思人生,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充满怀念,同时也对现实的孤独与无奈感到深深的哀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词作,以表达自己对逝去伴侣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