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珠帘卷上还重下,怕东风、吹散歌声”并未直接出现在这首《虞美人·听雨》中,但蒋捷有多首作品,且此关键词风格符合其词风,为便于解析,这里选取其代表作进行展示,直接包含您所给关键词的诗词并非出自蒋捷,可能是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化用或误记,但以下分析仍以蒋捷及其《虞美人·听雨》为基础,以展现类似古典诗词的魅力。)
作者简介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南宋末年至元初词人,生于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前后,蒋捷为人耿介不阿,气节为时人所重,他的作品在元初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多抒发故国之思、身世之感,情感真挚,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
译文
年少时,我在歌楼上听雨,红烛映照下罗帐昏暗,人到中年,在客船上听雨,看江面宽广云低,失群的孤雁在西风中哀鸣。
而今,我已在寺庙的屋檐下听雨,两鬓斑白,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无情,就任凭那阶前的雨,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听雨的场景,反映了其从少年到老年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从歌楼上的红烛罗帐,到客舟中的江阔云低,再到僧庐下的鬓发斑白,词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虞美人·听雨》是蒋捷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词中通过“听雨”这一线索,将词人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词中的“红烛昏罗帐”、“江阔云低”、“鬓已星星也”等意象,既描绘了具体的场景,又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哲理。
创作背景
蒋捷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一动荡时期,经历了国家的灭亡和个人的流离失所,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虞美人·听雨》中,词人通过回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听雨经历,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元初词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