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捻江梅,枝头春信,欲寄算应难到。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点绛唇·与赵明叔话旧

手捻江梅,枝头春信,欲寄算应难到。出自哪首诗?

宋·苏轼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手捻江梅,枝头春信,欲寄算应难到。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与谁一起坐在这明月清风之中呢?是我,离别之后,相思之情如同明月一般,穿越云层和水面,直达那遥远的层城,高尚的情操已经随着清晨的云彩消散,不再与梨花共入梦境,手中捻着江边的梅花,枝头上传递着春天的信息,想要寄送给你,想来也是难以到达的吧。

释义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上片通过“明月清风我”的设问,点明了词人孤独而清高的心境,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下片则通过“手捻江梅,枝头春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想要将春天的信息寄送给友人的愿望,但深知这愿望难以实现,从而更加深了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词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词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明月、清风、江梅等,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设问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词意更加含蓄而深远,特别是“手捻江梅,枝头春信,欲寄算应难到”一句,既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暗示了这种思念之情的难以传达,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真挚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在与友人赵明叔话旧时所作,赵明叔是苏轼的好友之一,两人情谊深厚,在分别之后,苏轼对赵明叔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词不仅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词人孤独而清高的心境以及对高尚情操的追求,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画意,成为了苏轼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