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问松天下老松有数,人间不记何年。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老松

作问松天下老松有数,人间不记何年。上一句是什么?

唐·郑谷

作问松天下老松有数,人间不记何年。

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全。

雷迸雨溅无休日,水封霜拥不知年。

苍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作者简介

郑谷,字守愚,唐代晚期著名诗人,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七岁便能作诗,郑谷的诗风清新通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与许棠、张乔等合称“芳林十哲”,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欢迎,甚至得到唐昭宗的赏识,被赐以“锦袍”以示嘉奖,郑谷一生未得显达,晚年定居蜀中,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

译文

试问天下有几棵老松如此苍劲?人间已无法记得它们历经了多少岁月,枝条低垂如同老去的龙蛇,树根盘绕仿佛爪距俱全,雷霆暴雨无休无止地冲刷,冰雪封冻年复一年地包围,树皮溜滑如同被雨水冲刷过的四十围,树色青黑高耸入云达二千尺。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一棵老松的描绘,展现了其历经沧桑、坚韧不拔的品格,诗中“作问松天下老松有数”一句,以设问开篇,引出对老松的赞叹,随后通过描绘老松的枝柯、根脚、经历的风雨雷电以及苍劲的树皮和高耸的树色,生动地刻画了老松的雄伟与坚韧。

赏析

这首诗以老松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老松的苍劲与坚韧,诗人以设问开篇,既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又突出了老松的稀有与珍贵,随后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老松的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全”一句,以龙蛇和爪距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老松枝条低垂、树根盘绕的姿态,既展现了老松的苍老与坚韧,又赋予了它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气质,而“雷迸雨溅无休日,水封霜拥不知年”一句,则通过描绘老松经历的风雨雷电和冰雪封冻,进一步突出了其坚韧不拔的品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老松的自然美,又寄托了诗人对坚韧不拔品格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谷的生平经历有关,郑谷一生未得显达,晚年定居蜀中,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自然界的坚韧生命有着更深刻的感悟,老松作为自然界中坚韧不拔的象征,自然成为了诗人笔下的重要题材,通过描绘老松的品格,诗人既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又寄托了自己对坚韧不拔品格的赞美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