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附加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关键词提取要求,可能作为苏轼某作品中的意境表达)
凭谁传语牡丹花,为做取、东君些主。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原诗部分)
春牛春杖,带着无限春风从海上来,便与春神,染得桃花红得像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醒了酒意,这里不像海角天涯,卷起杨花就像雪花一样。
(附加句)
请谁去告诉牡丹花,让它为春神(东君)多做些主张,让春天更加美好。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立春时节的春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附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春天的主角,为春天增添更多色彩。
赏析
苏轼的这首《减字木兰花·立春》以立春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诗中“春牛春杖”、“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等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春天的色彩,而“一阵春风吹酒醒”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沉醉与清醒,附加句“凭谁传语牡丹花,为做取、东君些主”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期待,希望牡丹花能成为春天的主角,为春天增添更多色彩和生机。
创作背景
苏轼的这首《减字木兰花·立春》可能是在立春时节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当时苏轼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阶段,对春天的到来有着特别的感触和期待,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苏轼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而附加句“凭谁传语牡丹花,为做取、东君些主”则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特定情境下对春天的美好愿景和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凭谁传语牡丹花,为做取、东君些主”这句诗并非直接出自《减字木兰花·立春》,但它与苏轼的文学风格和创作背景相符合,可以作为对苏轼诗歌意境的一种理解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