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化度寺作
宋·吴文英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山清晓冷烟低,坊陌游人乍聚。
塞鸿不到双鱼远,叹楼前、流水难西,梦魂纵有也成痴,夜夜归来在翠微。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著名词人,约生于公元1200年,卒于公元1260年左右,他一生未仕,游踪颇广,以词名世,作品多咏物、应制及抒发个人情感之作,风格密丽,意象幽邃,词藻丰富,善于用典,是南宋词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吴文英生活在南宋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相对繁荣,他虽才华横溢,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步入仕途,一生多在江湖间漂泊,以词为友,寄情山水,他的作品情感细腻,构思精巧,尤其擅长通过景物描写寄托个人情怀,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造诣。
译文
春天回到了池塘边,却不知去向何方,只见满眼的落花与飘飞的柳絮,孤山在清晨时分,冷烟缭绕,街巷间游人开始聚集,北方的鸿雁没有传来书信,远方的亲人如同相隔千山万水,就连楼前的流水也无法向西流淌,令人叹息,即便梦中能与亲人相见,醒来也只是痴念一场,夜夜梦回,都仿佛在那青翠的山峦之中。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上片写春归而人未归,落花飞絮映衬出词人的孤寂与失落;下片则直接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塞鸿不到双鱼远”比喻音信难通,以“流水难西”象征无法跨越的障碍,最后以梦境的虚幻收束,表达了深深的哀愁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情景交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引出词人的内心情感,词中“孤山清晓冷烟低”一句,既描绘了清晨的静谧与清冷,又暗含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而“塞鸿不到双鱼远”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书信难达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吴文英词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内容来看,很可能是吴文英在游历或隐居期间,因思念远方的亲人或友人而作,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交通不便,书信往来困难,词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的情感状态。